联系我们

食品添加剂的复配

发布时间:2020-07-14 09:28 点击量:

       复配添加剂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食品添加剂的配方混合物。根据2011年7月6日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定义,复配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便于食品加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物理方法混匀而成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复配

 

包含种类

       复配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复配营养强化剂、复配防腐保鲜剂、复配抗氧化剂、复配香料、复配增稠剂、复配凝胶剂、复配乳化剂、复配甜味剂、复配酸味剂、复配膨松剂、复配凝固剂、复配品质改良剂、复配护色剂及复配消泡剂等 。

复配食品添加剂食用复配添加剂的基本原则

       在使用复配添加剂时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如用于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2760-2011和卫生部公告的规定,具有共同的使用范围;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应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在生产过程中不应发生化学反应,不应产生新的化合物等,以保证复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为了保证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对其中有害重金属的含量有明确的限量要求,如砷和铅的含量均不得高于2.0mg/kg。

复配食品添加剂复配食品添加剂优势

       单一的食品添加剂,通常达不到食品生产的要求,例如,增稠剂卡拉胶,要达到果冻的生产要求,必须要和魔芋精粉,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保水的效果。

       复合食品添加剂是指将几种乃至十几种食品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复合而成的食品添加剂产品,这种产品在国外早就流行,例如食用香精就是复合食品添加剂。

复合添加剂的优点复合食品添加剂比普通食品添加剂具有明显优势,主要表现在:

(1)使各种单一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得以互补,从而使复合产品更经济、更有效。

(2)使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效力得以协同增效,从而减低其用量和成本。

(3)因为单一的食品添加剂用量减少,从而减少了它的副作用,使产品的安全 性得以提高。

(4)使食品添加剂的风味得以互相掩蔽、优化和加强,改善食品的味感。

(5)使食品添加剂的性能得以改善,从而可以满足食品各方面加工工艺性能,使 之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用。

食品添加剂的复配

 

       正因为复合食品添加剂有以上优势,所以复合食品添加剂日益为人们认识和重视,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包括许多现代化大中型企业。其原因在于: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并不单是为了解决企业力量不够的问题,还可以为企业节省许多不必要的费用和成本,例如繁杂的采购成本、储藏成本、运输成本、实验成本等;还可减少添加剂量的偏差和失误,避免生产事故和风险。

       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是保证食品安全,化解生产风险,减少生产投资,节约生产成本,加快实现我国食品工业现代化的一条捷径。当然,在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时,因为对它的性能有一个了解和熟悉的过程,或许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这可以通过询问和试验来解决。

复配食品添加剂复配原则

(1)复配成分的稳定性复合添加剂的每一种组分要具备相对稳定的条件或在复配 产品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使复配产品性能稳定。

(2)复配组分的协同作用添加剂复配后各组分的特性起互补、协调作用,产生效 果相加的效应。许多食品添加剂具有多功能性,要了解选定的食品添加剂其 功能的主次以及物理化学特性。复配过程中,首先确定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以它为主选定适宜复配体和添加量。

(3)复配成分的配比不同配比能产生不同类型的复合添加剂,如在使用复配乳化 剂时,要使各组分的配比保证乳液类型的要求。有时乳化剂的HLB值等于最 佳乳化HLB值,体系会发生乳液类型的转相。这样的体系是刚好平衡的体系 而不是所需要的稳定体系,这种平衡的体系往往容易被打破,是不稳定的, 所以要调整乳化剂的配比,使其大体符合最佳HLB值,以避开相转变点。

(4)复合添加剂的适应性加工食品大多是由多种配料组成的混合体,复配后的添 加剂要适应食品形态上(固体、液体、乳状等)、组成上、色泽上、口味 上的差异。复合添加剂的用量要根据实验确定。如复合乳化剂使用时,食

品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都很低,若正确选择,多数食品一般情况只用3% 以内的量就足够,若选择不好,就是使用百分之几十也得不到稳定的乳化 液。用HLB值小的和HLB值大的乳化剂进行复配时,有专家建议所选择的 乳化剂品种的HLB值不能相差太大,一般在5以内。

(5)复合添加剂的安全性构成复配复合添加剂的各个组分及其应用时的添加量都 要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在参与食品国际市场竞争中,复合添加剂 的生产和应用要加强立法、管理工作。复合添加剂原料的选择必须遵循安全 性、配伍性、高效性及经济性四项基本原则。


上一篇:玉米淀粉可以做什么

下一篇:马铃薯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ICP备案号:陇ICP备17001771号 设计制作:博创芯瑞cms
甘肃丰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陇ICP备17001771号